夏普关闭工厂采用代工 日本制造跌落下神坛

OFweek显示网 中字

近日,夏普公司宣布将在2019年9月底关闭生产冰箱的八尾工厂(位于大阪府八尾市),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白色家电。今后将向可利用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生产基地等的海外生产转型,以提高成本竞争力。此外,栃木工厂(位于栃木县矢板市)的液晶电视生产也将在2018年内停止。

戴正吴表示,关闭工厂是考虑成本竞争力问题,以进一步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

日本制造跌落下神坛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电子产品开始在中国风靡,一直到今天,提到日本制造,都是冠以精细、严谨的美誉。而索尼、松下、东芝、夏普、丰田等品牌也成为耐用、可靠的日本制造代名词。

然而近年来,这些日本名企纷纷走下神坛。东芝因资不抵债不得不断臂求生出售闪存业务,松下、索尼、三洋、东芝等企业却陷入亏损、变卖身家的泥潭。在富士康收购之前,夏普也处于亏损状态。

2017年,在富士康帮助下,夏普通过低成本运营、低价格抢市,在市场出现复苏迹象,时隔4年实现最终扭亏为盈。当然,这与当年面板大幅度涨价、以及夏普以价换量有密切关系。但是夏普通过降价透支市场的做法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全球电视销售疲弱,中国液晶面板厂不断扩大产能,导致液晶面板陷入供应过剩局面,价格持续下跌风险加大。

此次,富士康主导夏普关闭在日本的生产工厂,正是持续降低自身经营成本,解决今后参与市场竞争的空间和能力问题。也折射出日本家电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下,优势丧失和市场萎缩,且局面难以扭转。

事实也是如此。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夏普生产设备老化、人工成本高昂、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日渐突出,竞争力逐步下降,根本无法与海尔、美的、三星等中韩企业对抗。在家电领域,日本制造、日本品牌的辉煌已属于过去,在全球市场与中国制造等新兴力量对阵中逐渐败下阵,这倒逼其站在新视角重新理性规划产业链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适应竞争需要。

尽管日本家电短时间难以在消费市场反扑,但是中国家电产品依靠规模、价格取胜的帽子并没有完全摘掉,制造体系转型升级仅集中在头部品牌,而且产业上游大量核心技术仍把持日韩等企业手中,例如富士康对电视产业上游把控就在不断收紧。

中国制造如何强化制造成本的先发优势基础上,加速占领高端市场,加快向上游产业面板、芯片等核心地带布局势在必然,这将是中国制造下一轮竞争继续赶超日本制造无法绕过的路。

富士康加快夏普的战略转型

从黑电的电视机大幅度降价促销,到白电的冰洗等产品停止在日本本土生产,全面转向海外其它地方的低成本制造,从而减少经营成本。

自2016年被收归富士康旗下以来,夏普做出了一系列改变,尽管业绩迅速恢复,但是富士康对夏普品牌对外展示的“高贵不贵”的策略改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与此同时,在鸿海探索家电转型的战略下,夏普也在加快推进重组,这一次则是为了降成本而向海外生产转移。

对夏普公司来说,这是战略转型的一大步。在过去数年夏普深陷亏损泥潭,2014年、2015年的亏损分别高达2223亿日元、2559亿日元,最终导致了夏普资不抵债被迫在2016年8被鸿海收购。

在被富士康收购之后,夏普在电视业务上告别高端市场定位,采取“低价”的发展策略,也取得不错的战绩。继2017财年盈利之后,今年第二季度,夏普净利润同比增长32.6%,不得不说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为富士康子公司,夏普为了保持盈利能力,降低运营成本,关闭在日本的生产工厂是必然之举。毕竟,对于富士康来说,夏普的日本制造意义日益弱化,更重要的是保持持续盈利能力。

对于富士康自身来说,其实它也一直在努力转型,试图摆脱当前过于依赖代工业务的现状,毕竟代工业务的利润太低,而其大客户苹果又一直都努力通过引入更多代工厂与富士康竞争压低代工价格,其收购夏普正是转型的办法之一,希望提高自己的技术、产业链实力,同时发展自己的品牌业务。

未来关闭日本工厂后,夏普的家电订单可交给富士康集团的其它海外生产基地。由于海外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等更低,也就能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降成本同时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看上去,这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