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该不该看空京东方和TCL

华尔街科技眼
关注

近日,中国面板双巨头TCL科技(000100.SZ)和京东方A(000725.SZ)先后发布第三季度报。在面板周期性上涨的背景下,两家企业赚得钵满盆溢,营收和利润创下历史新高。一般而言,公司股价除了受基本面因素、政策因素影响外,还与公司业绩强关联。所以,股民本希望借此轮业绩上涨薅把羊毛,但TCL科技股价不增反跌,京东方股价也是不为所动。

有意思的是,京东方授予高管的期权价格甚至远远高于二级市场的股价,由此可见,股价离管理层的仍有很大的差距。

实际上,TCL和京东方对市值管理极为重视,TCL创始人李东生一直积极采取各种金融、产业手段,以期提升市值。京东方的市值管理也是IR和PR部门重要的KPI考核目标。然而,资本市场就是不买账。

  • 从盈利前景来看,中国面板企业经营业绩仍与周期性因素强关联,投资价值不稳定。

  • 从技术创新角度来看,最前沿的OLED技术,仍然由韩国企业主导,中国企业仍为趋势追随者。

  • 从市值管理技术手段运用角度来分析,分拆后的TCL科技全力发展面板业务,尚无余力孵化出其他现金牛业务。京东方多元化思路初见雏形,但新兴业务还未成气候,航母故事还未被资本市场完全消化。

基于以上三点来看,未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面板企业仍受制于周期,不具备独立的盈利能力,这就很难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面板双雄业绩创历史新高

10月27日,TCL科技公告称,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8%,净利润132亿元,同比增长539%;归母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349%。28日,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A:000725;京东方B:200725)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32.78亿元,同比增长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15亿元,同比增长7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185.98亿元,同比大增近20倍。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9.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2.53亿元,同比增长441%。

从业绩增幅来看,南北两家面板巨头业绩创历史新高,业绩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有意思的是,两家公司财报发布后,资本市场不为所动,股价并未出现预期的大涨,财报刚发布后,TCL科技股价甚至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这样反常的状况原因何在?

业绩受强周期因素影响

实际上,业绩的暴涨与面板行业周期性波动有直接关系。

先让我们来分析下此轮面板企业营收利润双双上涨的原因。把时间拉长来看,面板企业此轮的业绩猛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由于液晶面板行业周期性特征明显,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一般而言,营收和利润增长两三年、下滑两三年,周而复始。2019、2020年就是处于周期性变化的波谷之中,各家企业营收惨淡。所以到2021年,面板行业进入上涨周期,营收、利润基数不高的企业,会对外呈现出较强的增长能力。京东方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949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仅为24.76亿元。TCL科技第三季度营收为488亿元,归母净利润仅为20亿元。不难看出,较低的前值导致了较高的同比增幅。公开数据显示,从去年5月到今年6月,LCD电视面板的价格上涨了2-3倍。不过目前液晶市场正在逐渐冷却。截至10月底,32英寸面板价格为44美元,同比下降21.4%,创下去年8月(42美元)以来的最低水平。

显示器市场调查机构DSCC在最近的报告中表示:“今年第四季度面板的平均价格将下滑26%”,“11月和12月的降幅达到32%是不可避免的”。 90%的面板企业的工厂开工率预计在第四季度下降到85%,明年第一季度下降到82%。DSCC指出,到明年的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产能面板制造产能都将面临缩减。

从净利润率角度来看,京东方净利润率达到了15.63%,TCL科技净利润仅为4.23%。在强周期背景下,京东方仅达到一家普通家电公司的利润水平,TCL科技净利润率垫底,这也令其投资价值大打折扣。

以量取胜 技术不够前沿

除此以外,对于科技公司而言,科技成色决定了其投资价值。目前中国面板企业仍然靠量取胜,并未展现出强劲的技术创新实力。

珊珊是韩国某面板显示大厂的员工,在N年前,市场部都会援引IHS Markit公布的全球面板出货量数据,以此来证明公司的行业地位。但近年来,公司不会再以出货量和出货金额引以为荣。因为液晶面板(LCD)出货量世界第一的交椅已经被京东方夺走,TCL科技的液晶面板出货量也在与日俱增。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两家公司仍然以量取胜,两家企业都在加大研发投入,以期进行技术创新,但目前终端的产出仍然是普众化技术的液晶面板。

众所周知,OLED是显示产业的未来,OLED以其轻便、节能、可塑性强获得产业界的普遍认可。目前,小尺寸OLED被普遍应用于中高端手机、平板电脑中。

大尺寸OLED的普及却并不顺利,在液晶电视向OLED电视演进的过程中,市场出现了诸多改良液晶电视,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包括TCL主推的MiniLED、MicroLED和量子点电视。其实,MiniLED和传统液晶电视大同小异,只是背光模组中增加了背光源数量。MicroLED则是MiniLED的进阶版产品,在亮度、分辨率、对比度、能耗、使用寿命、响应速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优势更明显。

前几年,TCL和三星电子大力推广的量子点(QLED)电视也是液晶电视的升级版产品,就是在背光模组前面增加了一层量子点膜,这样呈现的色域就变得更加丰富。综上来看,以上几种产品本质上都还是液晶电视。液晶体系的产品,除了Micro LED价格高高在上,其他品类价格都已经比较亲民。

不难看出,只要是液晶显示,就会存在背光源;只要有背光源,电视外形就注定笨重。实际上,TCL大力推广改良版液晶产品,是在为发力于OLED赢得时间。

京东方和TCL对面板前沿技术也持续关注,但相比之下,由于起步晚,目前仍然在筹备阶段。4月中旬,在京东方A(000725.SZ)召开的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上,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表示,将用两年的时间,将柔性OLED打造成为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但目前来看,京东方的OLED技术仍然局限于小尺寸,大尺寸OLED面板技术仍然未有实质性的进展。

LGD主导的技术流派叫蒸镀OLED,该产品成本相对较高,此外就目前竞争格局而言,中国企业也无法后来居上。基于此,国内面板企业另辟蹊径,希望借印刷OLED弯道超车。2020年年末,一直在此领域有技术研发的京东方展示了一款更接近商用的印刷屏幕产品——55英寸8K印刷OLED屏幕,分辨率已经可以达到8K,这让替代既有大屏液晶产品成为可期的未来。不过就目前来看,京东方已实现量产的柔性面板仍然集中在小尺寸领域。

2020年6月,TCL科技公告称旗下华星已经与JOLED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20亿元,并在喷墨印刷OLED领域展开深度技术合作。2020年7月,TCL科技投入460亿元在广州建设一条8.5代印刷OLED产线,并将于2023年投产。

对于蒸镀OLED和印刷OLED,知名家电产业分析师刘步尘有个形象的比方:“如果把蒸镀式OLED比喻为传统燃油汽车,那么以TCL为代表的企业正在研发的印刷式OLED,就是新能源智能汽车。”未来两种显示方式谁将成为主流,取决于成本、良品率、下游厂商推广等诸多因素。

目前在大尺寸OLED 面板领域,依然是韩国LG 具有领先优势。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介绍,印刷OLED能降低生产成本,不过目前大尺寸OLED还无法用印刷的方式实现量产。所以,就目前来看,大屏印刷OLED技术还无法和和蒸镀OLED技术分庭抗礼,真正的较量是在若干年后。此外, 对于OLED产品是否能够快速提升中国企业盈利能力,董敏仍然持谨慎态度。该分析师认为:“考虑到研发分摊、管理分摊、成本投入、市场份额等因素,下游OLED需求增加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善面板行业的盈利能力。”

由此来看,在印刷OLED成气候之前,韩国企业会疯狂占领市场。KB Securities预计LG显示广州工厂目前的大尺寸OLED面板产能将在2021年下半年提高50%,从每月6万张提高到9万张。整体产能将从今年的800万片增加到明年的1000万片以上,足以满足全球电视制造商的新需求。三星Display和LGD还在不断加码,2020年下半年两家公司将继续投资OLED产线,投资额合计超过7万亿韩元(约合394亿人民币)。韩国Samsung Display内部人士向《华尔街科技眼》爆料称,本月公司批量生产将QD-OLED面板,QD面板是三星Display下一代食物的大型面板。其特点是,在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上添加QD层,QD显示的核心在于材质,QD粒子改善画质和能量效率,并提高了色彩再现力。届时韩系OLED面板厂的综合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今年以来,受大型赛事等影响,大尺寸OLED电视在全球市场格外畅销。这为OLED电视的快速普及奠定了基础,也意味着液晶及改良型液晶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将大幅缩短。

业务结构单一,缺乏想象空间

另外,两家企业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故事还略显单薄。尽管“TCL集团”已改头换面为“TCL科技”,以此来提升公司科技含量,但集团的现金牛只有面板业务。京东方2020年年报称,该企业建立了基于显示和传感核心能力、向半导体显示产业链和物联网各场景价值链延伸的“1+4+N”航母事业群,“1”即半导体显示事业,“4”主要包含传感器及解决方案事业、Mini LED事业、智慧系统创新事业、智慧医工事业,已具有核心能力积累,是企业布局未来的主营业务。“N”是融入物联网场景的具体业务,包括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金融、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及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数字艺术等。

京东方的“4”就是它的创新业务?2021年的半年报显示,京东方营业收入中,97.57%来自于显示事业,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的97.42%,又略有提升。智慧系统创新事业、智慧医工,则分别占0.66%、0.81%,比去年同期的占比均缩小,MLED 事业则看起来是“刚刚起步”,占0.24%。

由此看来,两家企业还是不可不扣的面板制造大厂,仍高度依赖半导体显示业务,无法为资本市场提供想象空间。

郭广昌领军的复兴集团和方洪波掌舵的美的集团是近年来市值管理教科书般的案例,两家企业通过多元化为外界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美的集团一直怀揣转型为科技企业的梦想,2019年美的集团启动二次转型,在“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三大主轴大背景下,公司聚焦于“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2019年报“致股东信”对公司定位的最新表述是,美的要从以硬件为主的公司转变为“以数据驱动的创新型科技集团”。

美的集团业务范围已经从过去的消费电器、暖通、机器人及自动化、智慧物流四大板块更新为五大业务板块,即消费电器、暖通、机电事业群、机器人及自动化、数字化创新。

就这样通过讲科技故事,美的不断为资本市场的情绪加码。尽管潮水退去,美的的科技故事未能获得资本市场的持续认可,但美的股价曾突破百元大关,公司市值也突破6000亿元。

讲不出被资本市场接受的故事,是因为中国面板企业刚刚扭亏,离具备前沿技术的半导体显示科技公司的宏伟蓝图仍有差距。不幸的是,这样的差距已经被资本市场精确感知。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