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科技国产UTG突破,折叠屏手机表面功夫已成

智物科技评论
关注

折叠屏手机风起,继液态金属之后,关键的UTG玻璃韩厂垄断局面迅速被打破

文/智物

随着各大厂商折叠屏机型和专利的曝光,已经可以基本确信,未来6个月到12个月内,国内折叠屏手机行业将迎来一次集中释放,厂商的折叠屏之战将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智物》获悉,2022年春节前,华为大概率发布其首款翻盖折叠屏手机,主打较为廉价的折叠屏市场。更值得期待的是,华为2022年将有两款折叠屏旗舰机发布,外折、内折版本各一。其中,明年3月华为将重更新Mate X/XS的外折叠设计,并首次采用由凯盛科技独家供应的UTG(超薄柔性玻璃)盖板。

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凯盛的团队在这一项目上已经合作多时,而UTG盖板,也是折叠屏产业链当下正面临的最大考验。

《智物》曾在《UTG利好,折叠屏最后一个拦路虎能破?》一文中介绍了折叠屏产业现阶段的两大难题:转轴设计和屏幕盖板。其中,转轴设计可以依托安费诺等国外厂商提供解决方案,但在屏幕盖板的应用上,CPI这种过渡技术无法胜任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共识,可海外厂商却无法完全满足国内的UTG盖板的需求。

因此,国内UTG产业也被视为未来将直接左右折叠屏手机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此次华为和凯盛科技的合作,或将成为国内折叠屏行业的标志性事件。

受此影响,凯盛科技的股价也一路走高,继11月16日的盘中涨停后,18日,凯盛科技涨停收盘,这家隶属于中国建材集团的二级子公司再次成为A股市场的焦点。

曾经的行业领路人,如今的UTG新贵

不同于行业内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兴玩家,凯盛科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是新中国第一批成立的国家级综合性甲级科研单位。

在玻璃工业就技术史上,蚌埠院第一个将中国玻璃技术打入国际市场,设计出了第一条具有国际水平的浮法线,也是第一个将玻璃厂烟气脱硫技术在中国成功推广应用的单位。

2000年,蚌埠院加入中国建材集团并改制成为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同一年,安徽华光玻璃集团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蚌埠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蚌埠市珠光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安徽方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于两年后在上交所上市。

2015年,方兴科技通过收购深圳国显,正式进入显示模组行业,并于次年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之初,凯盛科技将业务分列为两大板块:新型显示技术和新材料产品,前者在后续数年的发展中逐渐延伸出ITO导电膜玻璃、柔性触控、面板减薄、保护盖板、显示触控一体化模组的较为完成的显示产业链。

2019年,三星Galaxy Fold和华为Mate X先后发布,CPI(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盖板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手机屏幕盖板,CPI量产技术成熟,性能比较稳定,价格相对具备优势,因此在初代折叠屏机型上,各家都选择这一材料作为屏幕盖板。

UTG突破,凯盛科技异动

然而,CPI盖板的缺点同样十分明显,如硬度差、透光率不足、易刮伤,且反复折叠易出现折痕,因此CPI盖板被视为一种妥协的“过渡方案”。

此时的凯盛科技率先意识到了折叠屏产业中UTG盖板的潜力,于2019年整合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蚌埠光电材料等企业的技术优势,组建了柔性玻璃联合实验室。

经过1年多的持续攻关,2020年8月凯盛科技成功自主开发出30-70微米厚度的主流规格超薄柔性玻璃,弯折半径小于1.5毫米,实现产品连续20万次弯折不破损,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0年12月,凯盛科技投建了UTG盖板一期项目,并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可满足供货条件,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一期项目的投建将为凯盛科技带来150万片/年的UTG盖板产能。

2021年2月,凯盛科技宣布在超薄柔性玻璃产品的良品率,以及弯折半径、弯折次数上持续突破,实现30微米弯折半径小于1毫米。这也意味着华为外折版本的折叠屏方案,采用UTG玻璃已经基本可行。

打通UTG全产业链

在具备UTG盖板量产出货能力后,凯盛科技趁热打铁,在今年3月投资约10.25亿,建设UTG二期项目,将新增1500万片的年产能,计划于2022年12约建成投产。

除了产能优势外,凯盛科技的技术优势和全产业链优势也十分突出。

天风证券认为,在UTG领域,凯盛科技对上游核心原材料具备较强的掌控力,业务可与成长期的康宁类比,公司所产UTG有望成为消费电子板块下一技术迭代中的核心部件。

实际上,凯盛科技在UTG领域中的业务布局,可能比康宁公司还要深入。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详细地介绍了UTG行业的产业格局,即大致分为原片生产和玻璃减薄两大环节。

以三星发布的Galaxy Z Flip和Galaxy Z Fold 2为例,这两款手机均采用了德国肖特供应的UTG原片玻璃,由韩国公司Dowoo Insys进行减薄处理。另据市场调研公司DSCC表示,康宁将成为三星于2021年下半年推出的折叠屏手机的UTG原片供应商,由韩国公司eCONY进行二次加工。

而UTG生产的主要壁垒正是集中在原片生产环节,目前该领域的原片供应仍由肖特和康宁所把控,但这一状况很快将得到改变。

今年4月,凯盛科技发布公告称,为更好地开展产业链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经蚌埠光电的股东会审议同意,由蚌埠院、蚌埠光电签订与公司签订《委托管理协议》,委托凯盛科技对蚌埠光电进行经营管理。

据悉,蚌埠光电是中建材下属企业,专业从事光电现实高端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在协议签署后,蚌埠光电将负责UTG原片的生产和供应,并具备70吨/日的产能。

至此,凯盛科技拥有了国内唯一覆盖“高强度超薄玻璃原片——玻璃极致薄化——高精度后加工”的全国产化UTG链条。

国内手机大厂找到“唯一的战机”

在受托管理蚌埠光电后,凯盛科技的前后端生产工序可以紧密配合,根据终端客户需求协同生产,这也将有利于推进新型显示的迭代升级。

而另一边的手机厂商,对于折叠屏的执念也是“愈演愈烈”。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过去对折叠屏持保守态度的手机厂商,在今年都成为了折叠屏手机阵营中的“生力军”。

vivo、OPPO的高层都曾经公开表露过对折叠屏手机的悲观态度,认为折叠屏手机技术不成熟,消费者体验也没有明显的价值。

如今,随着液态金属产能松动,凯盛科技UTG玻璃破冰,国产折叠屏产业链,只欠一家实力强劲的转轴设计方,替代安诺电子,精研科技似乎在这一领域努力。折叠屏手机将成为2022年,最值得关注的手机产品。在今年6月,vivo先后申请了“Nex Fold”、“Nex Roll”、“Nex Slide”三款商标,对应着折叠、卷轴和滑动,这三种形态的折叠屏手机,结合近期爆料的信息来看,vivo的首款折叠屏手机或将在明年的第一季度推出。

OPPO的折叠屏产品策略则更加激进。据产业链知情人士透漏,OPPO明年的折叠屏产品出货量级将达到1500万,而且在价格上将会“击穿同类产品的底线”。

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智物》曾经分析过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所面临的难题,即华为退出主流阵营后,其他厂商仍无法把产品线继续上探,继承华为留下的市场份额,而折叠屏几乎是他们打入高端阵营中的唯一选择。

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华为,虽然在手机市场中丢城失地,但却始终不愿在折叠屏领域中让出身位。

11月17日,华为意外召开发布会,发布了Mate X2典藏版,在5G芯片缺失严重的情况下,华为在该款手机上保留了5G芯片。据悉,华为将会把所剩的全部5G芯片用于后续的折叠屏迭代产品中。

尽管缺少5G芯片这个“硬通货”,但华为在折叠屏领域中技术优势仍然不可小觑,不仅独立完成了数代转轴的设计,还直接推动了UTG技术的发展。

相关人士透漏,为突破UTG玻璃的技术瓶颈,华为、凯盛科技早早开始了布局。今年7月,凯盛科技联合华为发布了“优化柔性玻璃弯折性能”的发明专利,摘要显示,该技术能过够显著提高柔性玻璃的弯折性能。如无意外,这一技术也将搭载到华为接下来将要发布的三款折叠屏手机中,其中采用上下折叠方案的Mate V或将在年前发布。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