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IoT的未来需要多少块“智慧屏幕”?

智能相对论
关注

上世纪,来自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Mark Weiser和John Seely Brown提出一个概念,即Calm Technology(宁静技术)。

「技术应该无缝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让我们时常感到技术的战栗与恐惧。在平静互动(calm interaction)中,人们不会一直遭受信息的“轰炸”’,而会因为互动而感到“安心”。出色的交互设计让人们可以用最少的精力实现目标。」

这个概念很大程度成为了现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发展的一个指向标。你会发现,手机、App等一系列软硬产品的表现,都在有意缩短用户接受服务的路径,来实现技术无缝接入的目标。

尽管这一目标是产品研发的的基本方向,但是进入竞争混杂的市场,往往呈现出来的结局又有些“不尽人意”。比如在智能家居方面,各种智慧屏拥堵在IoT的中枢入口,一时成为消费选择的“雷区”,很难让用户在短时内辨识合理的选择。

“我一般用手机……“得到的答复很是玩味。”……是比较习惯用手机啦,毕竟随身携带,打开App操作也比较简单顺畅,其他的我还不是特别习惯,用着不流畅不方便。”三金同学补充道。

有趣的是,尽管智能电视、智能带屏音箱等家电产品都主打“家居中枢”的卖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反而还是手机主导着三金同学的家居智能化。

如今,对于厂商以不同的概念将“带屏”智慧产品塞入家居场景的做法,他似乎也没有之前的热情,“功能要么出现太多重合,要么暂时我还用不上,产品虽然不同,但目前对我还是没有太多意义。”

产品初衷与市场“错位”,拥堵在IoT入口的厂商“自嗨”?

智能家居的实现必然离不开IoT技术的应用。全场景互联的结果在于单品之间的链接,那么“控制中枢”也顺势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支点。

入口少不了,但哪个设备最适合作为入口给予了各大厂商广阔的验证空间。

尽管,每个厂商所推出的智能带屏音箱、智能电视、智慧屏等设备都有所不同,但是落实智能家居的初衷并不难发现——即完成家居场景的集成化管理,建立控制中枢。

你会发现,这个初衷在某种程度上又十分契合Calm Technology(宁静技术)的观点,即建立一个家居设备管理中心,避免用户的重复操作,缩短用户与智能服务的路径,最终使得科技无缝地融合在生活之中。

但是,沿着这个初衷继续出发,如今似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理想的效果,反而是一块接着一块赋予“智慧”之名的屏幕被塞进家居场景,让用户有些不知所措。

这又是为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提出一个比喻,即“商品的惊险跳跃”。其认为,商品转化为货币,产生经济价值面临着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验证。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