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30来了!它带着4000万徕卡四摄+二代5G

C114通信网 中字

9月19日晚间消息,当苹果跟随华为脚步将背摄换成“煤气灶”,华为又整出了个“乾坤圈”。

当地时间9月19日下午,Mate 30系列在德国慕尼黑面向全球正式发布,这款新机也因是华为被列入所谓“实体清单”后发布的首款旗舰机型而备受关注。而Mate 30也果然不负众望,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例如配备88度超曲面环幕屏、麒麟5G SoC的搭载、更强的拍照实力、AI加持的新功能等。值得注意的是,Mate 30 Pro去除了侧边物理音量键,滑动侧边即可完成音量调节。

“我们不为想象设限, 华为Mate 30系列融入我们对于科技与美学、移动影像、创新交互等新生活方式的探索,以创新重构旗舰机想象,让每一个人手握超级智慧。这些突破是消费者可以真实使用的创新。通过这些创新,让想象中的可能变成现实。我们希望激发消费者重新思考他们现有手中掌握的,其实有着更多可能。”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

华为Mate 30系列的全球建议零售价为Mate 30(8GB+128GB)售价799欧元(C114注:约合6273人民币)、Mate 30 Pro(8GB+256GB)售价1099欧元(8628人民币)、Mate 30 Pro 5G(8GB+256GB)售价1199欧元(9414人民币)、Mate 30 RS保时捷设计(12GB+512GB)售价2095欧元(16448人民币)。

Mate 30采用6.62英寸OLED全面屏,华为Mate 30 Pro采用6.53英寸OLED环幕屏,屏幕弯曲角度达88度。配色上,Mate 30系列手机有星河银、罗兰紫、翡冷翠、亮黑色,还有青山黛、丹霞橙两款素皮设计。Mate 30 Pro在顶部集成3D深感摄像头,支持3D人脸识别,汇顶科技为Mate 30系列提供屏下光学指纹和触控方案,Mate 30 Pro还搭载了磁悬发声技术。

华为Mate 30系列搭载目前设计最精密的华为手机芯片——麒麟990 5G,领衔7nm+ EUV极紫外光刻工艺,挑战硅基物理极限,在仅有指甲大小的方寸之间集成多达103亿晶体管。麒麟990 5G也是迄今最高性能的华为手机麒麟芯片:采用CPU三档能效架构,最高主频可达2.86GHz;集成超大规模16核GPU集群,实现领先的性能与能效;创新设计NPU双大核+NPU微核架构,刷新端侧AI的性能高点;集成ISP5.0图像信号处理器,支持双域视频降噪、BM3D专业级硬件降噪,拍摄无惧暗光场景。

麒麟990 5G将处理器和5G基带合二为一,使得芯片集成度大幅提升,功耗和发热大幅降低。Mate 30系列作为全球首款第二代5G手机,在5G SoC单芯片内实现2G/3G/4G/5G全网通、NSA/SA双架构、FDD/TDD全频段、5G+4G双卡双待,提供极为出众的5G联接体验。

拍照方面,Mate 30配备超感光徕卡三摄,Mate 30 Pro配备超感光徕卡电影四摄,其中包含一枚4000万像素的电影摄像头、一枚4000万像素的超感光摄像头、一枚800万像素的长焦摄像头以及3D深感摄像头。其中,4000万电影摄像头拥有华为手机迄今最大的1/1.54英寸感光元件,呈现前所未见的高清、高感、高速世界;4000万超感光摄像头采用RYYB滤色阵列,可实现ISO409600的照相感光值。同时,Mate 30 Pro支持超高清夜摄,可实现高达ISO 51200的视频感光度;不仅支持全高清1080P下的960fps慢动作摄影, 更有突破性的7680fps超高速摄影。

此外,Mate 30 Pro长焦摄像头可实现3倍光学变焦、5倍混合变焦,以及最高30倍数字变焦。超感光摄像头、长焦摄像头均支持OIS光学防抖,更有华为AIS防抖技术加持;3D深感摄像头可在拍摄时实现画面纵深的测距,分离主体与背景,实现发丝级抠图、渐进式虚化。前置3D深感摄像头,可在自拍时获取精确的景深信息,实现自然温润的背景虚化。

在长续航这一一直以来的优势项目上,Mate 30将4200mAh大电池融入轻薄机身,Mate 30 Pro更将电池容量增至4500mAh。Mate 30系列搭载全场景快充解决方案,有线超级快充、无线超级快充,有线车载快充、无线车载快充,让续航不再成为出行和移动办公的困扰。

操作系统方面,华为Mate 30系列首发搭载EMUI10系统并支持多个AI加持功能,比如AI隔空操控、AI屏幕随心、AI信息保护等。EMUI10通过分布式技术还带来了无线投屏的增强体验“多屏协同”功能,实现手机和MateBook的协同操作、数据流转和多屏操控。

9月20日00时00分,华为Mate 30系列将全面开启预售,9月26日18时08分在华为商城及线上授权电商平台、华为授权体验店及线下授权零售商等正式开售。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