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减税降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表示,国家针对制造业的降税是重大利好,可谓正当其时。周厚健说,没有制造业的崛起,就不会有真正的大国崛起,有针对性地对制造业减税降负,可以更好地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当前中国制造业不仅面临国内人口红利减弱、经营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且在国际上受到美日德和东南亚国家的‘双重挤压’,面临严峻挑战。”周厚健以海信集团为例说,2018年海信集团实现收入1266亿元,缴纳税收87亿元,整体利润69亿元,纳税额是利润的1.26倍。
周厚健认为,对竞争充分、利润率偏低的制造业来说,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和经营压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减税降负非常迫切而必要。
“我今年的提案之一就是针对制造业减税降负而提的”,周厚健提出,在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在研发投入、新建厂房和设备、兼并收购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外部融资,借款利息所含增值税不能抵扣带来的重复课税加重了制造业企业的负担。
另外,集团型企业其成员单位资金有盈有缺,相互间的资金调配是一个常态,对于集团内企业相互间有偿借贷的行为,依然要重复缴纳增值税,这加大了企业负担。
对此,周厚健建议,在增值税进项税抵扣不充分的现实情况下,进一步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降低税率。比如,先对制造业企业贷款利息的进项税允许抵扣,以促进制造业企业通过融资加速转型升级,并放开集团内企业间资金调拨支付的利息进行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保障集团内部优化资金配置,加快企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周厚健还建议,通过税收政策调整,使新创企业或转型企业的投入得到应有的税前消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推进减税降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抓好年初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
海信去年实现海外收入378亿元,同比增长30%,自有品牌销量在美国的增幅达到57.5%,加拿大增长106%。2006年以来,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自主品牌收入增长了36倍。海信国际化加速的原因,一是产品质量有保证,二是海外收购例如成功收购东芝电视和欧洲著名家电品牌Gorenje,不断为海信全球化开辟增长空间。目前在海外,海信已经设立54个海外销售公司(含Gorenje)、5个生产基地、7个研发中心,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