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产业竞争激烈+负面消息不断 华映将何去何从?

OFweek显示网 中字

近日,大同集团旗下面板厂华映传出裁员消息,且年后将再进行一波大裁员。对此,华映回应确实有执行裁员,分别于各单位一共裁撤63人。对于外传明年还有裁员动作,公司则不愿回应。

据华映作业员指出,现轮班已改为做4休4,等于变相大减薪,而员工也早已对公司万念俱灰,整体工作士气大减。

华映表示,本次的裁员主要是因应财务吃紧,因此缩减人事支出,且裁员部门并没有集中在哪一个部门,包括采购、产品企划等单位都有,这是华映继今年9月之后,再一次进行裁员动作。

今年9月底,市场就传出,华映将在11月正式宣布关厂、退出市场,并提早在9月先进行人力调整。华映当时表示,是针对绩效表现,对属于末位的人员展开裁员,裁员人数约60人左右,以台湾人力约4300人计算,比重仅1.4%。

实控人申请重整

12月14日,华映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映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映管”) 因发生债务无法清偿问题存在重整可能,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据公告显示,12月13日,中华映管发布消息称,中华映管与其百分之百控股子公司中华映管(百慕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映百慕大”)均发生债务无法清偿情况。如往来银行宣布中华映管违约,要求立即偿还所有未到期借款,将更加剧中华映管运营资金缺口,且将引致全体债权人催讨债务,致使中华映管营运资金不足而被迫停产。中华映管认为仍有改变营运模式,重建更生可能。

截至公告披露日,华映百慕大合计持有华映科技7.29亿股,其中,累计质押股份为7.28亿股,占其持有华映科技股份总数的99.82%,占华映科技总股本的26.32%。此次华映百慕大债务逾期,上述质押股份可能面临平仓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华映科技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发生变更。

截止2018年11月30日,华映科技应收账款中应收中华映管款项余额为4.54亿美元,其中,逾期款项金额为2.54亿美元。上述应收款项可能无法全额收回而导致华映科技公司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并可能导致公司出现资金周转风险,进而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业绩或将“雪上加霜”

华映科技前身为闽东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液晶模组的加工与销售业务,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上市之后,华映科技业绩表现平平,直到2010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中华映管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重组之后,公司业绩也高歌猛涨。

财报显示,2010年,华映科技业绩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净利润由2009年的712.5万元激增至3.49亿元,同比增长36.73%。

到了2018年,华映科技业绩“急转直下”,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4.61亿元,同比下降355.68%;扣非净利润为-4.83亿元,同比下降1862.56%。

对于业绩亏损原因,华映科技表示,主要受子公司华佳彩去年7月份开始量产,本期产品调整、产线切换及客户认证期较长等因素影响,导致产能稼动率较低,单位生产成本较高,本期营业总成本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

应收账款或无法全额收回

根据三季报显示,华映科技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9.06亿元,较期初的21.54亿元增加了34.91%,占同期流动资产的28.18%。此外,公司的存货也由年初的5.51亿元增加至9.21亿元,增幅为67.11%。

随着应收账款和存货的不断增长,挤占了公司的流动性,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或将受到影响。截至2018年9月30日,华映科技的货币资金为60.8亿元,而公司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约为67.18亿元。

华映科技初步判断,中华映管重整可能导致公司出现的风险有: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可能变更、公司应收中华映管款项可能无法收回。

在此情况下,华映科技的控股股东及其实控人又发生债务“暴雷”,导致公司31.5亿元的应收账款面临无法全额收回的风险,这对本就业绩亏损、现金流“吃紧”的华映科技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