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开始有了野心,想要在电视上做会员、做生态,还要做VR、AR,现在又来做人工智能,想要通过互联网把电视变成一个新的物种。
做这些概念的目的都很明确,竞争激烈、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彩电市场,需要不断推出新的概念、技术,才能持续博得关注,维持生存。然而并没有去考虑这些概念是否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
传统电视的觉醒,反击互联网品牌
虽然电视行业已经有了非常成熟和透明的套件方案,互联网电视品牌可以借此来资源整合。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原材料采购、品控、工艺、营销、仓储、服务这些并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而是一个体系相互协作多年才能有高效的结果。
传统电视杀入互联网品牌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新品牌的研发、生产、推广完全可以共享已有的产业资源。传统品牌在行业内已经有了丰富的供应链关系,和完善的研发团队,只需要独立一部分成员来单独运营新的品牌,就可以很快的上路。
并且不受限于现有的销售压力,传统品牌的互联网电视会活的更“轻松”,这样“宽容”的环境,往往更有利于他们对创新产品的研发。
人工智能的风口还有风吗?
人工智能是接下来的风口,的确没错。它经历了三代技术革命,符合第三眼美女的定律,面临“大爆发”,这也没错。但是,你让我现在愉快的使用它,抱歉,坚持不下去。
我们就拿人工智能电视这一个噱头,具体的分析一下它都带来了哪些使用上的尴尬。首先我们要知道电视上所谓的人工智能是一种语音交互方式的设定。所以就有语音指令的采集、传输、处理、反馈这几个过程。
第一点语音采集,基本上所有的“人工智能”电视全都败下阵来。目前的采集语音数据的做法都是通过外置USB设备来实现,这个设备会具备麦克风阵列和摄像头,好一点的还会集成语音识别引擎。但是最大方的厂商,也仅仅只采用了4路阵列麦克风。这带来的后果就是根本无法实现躺在沙发上随口一说电视就能听到的效果,你得扯着嗓子叫唤,或者跑到离电视一米远的地方,对着麦克风说话,它才能听到。
对于我这样只想安安静静看个电视的人,肯定受不了好像要让全世界都听到我要看“澳门首家赌场上线”的电影。搞出个这么鸡肋的声音采集设备,真的怀疑他们有没有用心做这件事。
第二点语音实际的用途。时隔了这么多年,Siri依然只是用来设个闹钟打个电话,电视上的智能语音助手,同样也只是搜索个电影,调个音量啥的。有的厂商自作聪明在电视机上加入地图导航的功能,难道还要背着个电视机出门吗?还有什么提醒、便签、查询周边生活服务等,脱离了“随身携带”这个前提条件,这些功能都有什么意义?
总结:互联网电视还是会继续存在,逐渐的在硬件层面开始做数据做OTT,圈用户的属性可能会保持想当长的一段时间。不过今年开始,传统品牌“硬件为王”的产品策略,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之下,俨然成为了互联网电视的对立面。两者互相博弈,并不是一种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市场多样性的关系。相信哑口只是一时的,随着电视这块大屏和智能家居物联网深度的融合之后,互联网电视还将迎来一个春天。
(作者: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