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其公司业务结构清晰,电容屏占比不断攀升。欧菲光从一家专业生产及销售精密光学薄膜元件的公司,到2010 年转为电阻式触摸屏,红外截止滤光片及镜座组件,光纤头镀膜及其他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赶上2012 年是电容触摸屏的爆发之年,公司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全力投入电容式触摸屏的生产之中,在短短一年内成功完成了产品转型,为未来几年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由于触摸屏厂商的上游原料要求较高,国内厂商基本还需要依赖进口,这一限制使得国内厂商在竞争中容易处于不利地位。欧菲光是国内厂商中较早注意到这一问题的企业,在南昌子公司的兴建过程中特别规划了强化玻璃,ITO 导电膜等上游原材料的产能并已成功实施量产。触摸屏的良好前景吸引了众多公司进入这个行业,而原有的公司也在积极扩张产能,未来这一行业竞争必然加剧。由于触摸屏产业链中上游的毛利率显着高于下游模组企业,行业内有余力的公司致力于垂直一体化以巩固自身的优势。
触控行业遭遇全面严冬 如何破局?
经历了高速发展后,触控面板产业如今迎来了洗牌浪潮。一方面是资本的进入,另一方面却是厂商由于竞争加剧而选择离开。2014年触控行业遭受严冬,行业的无序竞争和价格战的愈演愈烈,一大批中小触控企业受到血洗,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洗牌。触控业往日的暴利不在,据欧菲光2014年半年报显示,触摸屏产品毛利率为21.57%,同比减少0.94个百分点;触控显示全贴合产品毛利率为8.25%,同比减少0.59个百分点。相比过去,欧菲光毛利率下滑的速度已经大幅放缓,与此同时,毛利率更加接近谷底。
而对于曾经在触控领域一度辉煌的TPK来说,其高端产品生产能力有限,而拼价格却无法与大陆厂商匹敌,以致沦落为"夹心层"。尤其是中国大陆近两年触控面板产能持续扩大,单价相对便宜的中低价触控屏逐渐取代我国台湾厂商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占尽优势。台湾厂商在触控屏领域的起步比大陆厂商早,但是在中低价触控面板市场流失了很多订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些台湾厂商不思进取的刺激。胜华的破产,从苹果改用In-cell屏那一刻开始,局面就早已注定。在这种市场需求变革之下,百亿巨头胜华尚且只能撑上一两年,若同样的变化发生在中国厂商身上,谁又能够保证自己将活得更长久一些。
2013年上半年,我国大陆厂商手机用触控屏出货量达2.28亿片,远超我国台湾地区,以及日韩等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手机用触控屏产地,市场份额高达40%。近两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促使触控面板产业日益繁荣。根据Display Search数据统计,2013年整体触控产业出货额将达到近31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除了触控厂商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京东方、友达、群创等面板巨头也成为触控业的主力军团,以垂直整合优势,吸引品牌厂商下单,挑战F-TPK宸鸿与胜华等龙头地位。这使得触控产业出现这样的"怪圈":一面是纷纷倒闭的触控厂商,另一面却是大举进军触控产业的面板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