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东光电3亿退出触摸屏产业:2013年缩影与2014年前瞻

OFweek显示网 中字

  胜华第四季受惠于小米机、Amazon与Google的平板订单,营收季增幅超过3成,产品组合大幅改善,11月逼近获利边缘,惟整体来看,去年第四季仍难脱离亏损。

  薄膜为主的洋华与界面营收不佳,获利更难期待。两公司第四季营收分别只有13.17亿元新台币、12.38亿元新台币,都是历年新低,甚至还不敌过去营运高峰时一个月的营收。界面积极力拚转型,跨入薄膜材料MetalMesh领域,目前已经开始出货。

  胜华、洋华、界面去年前3季每股税后亏损分别为3.16元新台币、2.11元新台币与1.61元新台币,在第四季仍是亏损局面下,整年结算下来,仍只有F-TPK是获利的。

  大陆触控厂商低价抢单 台湾触控面板受重伤

  大陆触控厂商加入竞局,欧菲光、意力等业者今年来台挖角又抢单,不仅人才流失,而且造成触控面板业价格崩跌。洋华、接口、胜华、荧茂都陷入亏损,就连产业龙头宸鸿都不敌低价竞争,单季恐将转亏。二线厂牧东选择出售厂房设备,成为第一家退出市场的业者。

  反映在股价上,宸鸿股价从今年高点635元,到日前下探160元,市值转眼蒸发了1500亿元。其它如洋华、胜华等触控面板厂,股价也纷纷走低,今年整体台湾触控面板产业市值跌掉了大约1800亿元。

  面对中国大陆触控厂来势汹汹,台湾触控面板厂展开生产线和人力调整,要勒紧裤带过景气寒冬。达鸿新竹厂区的3.5代线及4.5代线宣布停产,生产作业全部集中到台中厂区。至于位于厦门的威鸿光学也决定停产。宸鸿工厂分散在厦门翔安、湖里、海沧、集美等区,目前也都展开生产整并,要做到集中生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洋华决定把生产集中在越南、惠州厂,其它如深圳等厂区都会缩编。胜华的台湾环中厂、大陆东莞厂两条旧生产线停工,集中到松山湖等新厂区生产,至于后段模块贴合则是计划移往到至越南生产,设法降低成本。

  全球触控面板业价格战将愈演愈烈

  触控面板厂低价竞争,甚至出现每片低于30美元产品。分析师认为,二线厂低价抢市,一线厂被迫跟进降价,产业恐陷入恶性竞争危机。研调机构WitsView协理邱宇彬表示,触控面板大厂技术成熟、质量佳,但售价也高;面临二线厂低价抢单,一线大厂只好降价求售;可是一线厂降价后,拥有质量优势,回过头又再压低二线厂报价。

  触控面板厂价格已低,目前虽不易再明显降价,但供过于求;主因触控面板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与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TFT-LCD)面板,采黄光制程、机器设备昂贵相较,触控面板生产设备很便宜,造成厂商林立,竞争者众。他分析,F-TPK宸鸿原本一枝独秀,不但供应苹果手机触控面板、也供应平板计算机触控面板;在苹果iPhone5改采内嵌式触控面板后,宸鸿仅供应平板计算机面板产品。他说,苹果平板计算机用触控面板的感应器已转向日厂采购,宸鸿只负责贴合,毛利不如从前;况且苹果平板计算机触控面板贴合,不只宸鸿负责,鸿海旗下触控面板厂英特盛也分食这块市场。

  台厂在触控面板领先全球,但大陆厂商急起直追,面对陆厂欧菲光电低价竞争,宸鸿2013年已在大陆提起侵害专利权诉讼。不过近1年来,欧菲光电依赖低价策略,业务快速发展,抢下知名国际品牌订单。对于低价竞争,宸鸿表示,除推出低价单片式触控面板(OGS),也将原本定位高阶产品的奈米银技术,转为主打低价市场,盼成本优势、搭配质量能成功抢回市场。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