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残酷的周期循环压力下,液晶面板的利润从盈利30%到亏损40%之间急剧波动,无法抵抗价格波动风险的企业只能无奈出局。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液晶面板投资潮中密集闪现的外资身影更值得关注。虽然很多分析认为,这轮始于2009年下半年的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资潮,是由地方经济增长和投资需求推动,但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是,日韩和中国台湾面板企业在面临技术垄断优势即将失去的情况下,试图通过产业转移继续垄断国内液晶面板市场。
在目前等待发改委审批的5个高世代液晶面板线项目中,几乎都有外资企业的身影。中电熊猫与日本夏普合资,韩国LG和三星在广州和苏州的项目是外资控股,成都项目将引入台资企业富士康,只有合肥8代线项目暂时没有引进境外投资者的消息。在已开工建设的3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苏州昆山的龙飞项目由台湾地区的友达操刀,韩国三星正在努力参与TCL主导的深圳8.5代线项目。在尚未报批的广东佛山高世代液晶面板项目中,台湾地区的奇美公司将是主要技术提供方。
对此,帕勒咨询机构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在从国外引进生产线时,就已经陷入外资企业的误导阴谋中,外资企业转移的是淘汰的落后生产线,中国面板企业陷入“引进即落后”的困局;同时,外资企业通过转移落后生产线设置了病毒性陷阱,相当于从中国面板企业身上插了材料采购、专利收费、设备及部件维修三根管道“吸脂”,抽取产业利润。他表示,从京东方、彩虹、龙腾光电等液晶面板企业连年亏损的情况来看,导致我国该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在于落入外资企业的误导圈套,他们通过转移落后生产线、出售原材料、收技术专利费 三种方式对中国面板企业实现全面控制,令中国企业成为一个来料加工型的组装厂。
产业投资要有前瞻性
计世资讯消费电子与半导体高级分析师李东宏认为,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发展中的最大危机,不是产能规模,不是品牌认知度,而是核心技术的缺失。
在液晶面板制造中,由于我国没有TFT-LCD生产所需关键装备的制造能力,只能全部依靠引进,如清洗设备、光刻设备、成膜设备、超高真空设备等。在对于成本至关重要的产业配套率上,产业链配套不足的直接后果是同类产品的成本普遍高于日、韩厂商。
同时,由于总是比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的LCD产业落后一个甚至几个节拍,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企业总是价格竞争中的弱者。
TCL董事长李东生曾表示:“ 虽然技术封锁已经破产 , 但是TCL的8.5代线在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还是巨大的”。京东方也认为:“按照26个月的建设周期,京东方的8.5代线要到2012年左右建完,届时,液晶面板行业正处于行业发展的下行期,而全球最先进的夏普十代线已经投产,行业内的供求关系将不利于京东方八代线”。这些说明,对于未来液晶面板量产能够达到的市场效果,即使是已经动工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也同样存在对技术可能滞后的焦虑。
正因为如此,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造“屏”不是目的,中国需要的是具有前瞻性的液晶面板投资,要注重技术价值和产品的可持续性。他表示,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面板价格将被压低,两年之后中国大陆巨额投资建立的高世代线量产之时可能还会遇到全球面板市场价格大幅下滑的风险。在此次平板电视面板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提升核心技术研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把握核心技术是关键问题,政府加强规划管理,引导产业的合理布局,避免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才能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观察员于清教也对目前的液晶面板投资现状表示了担忧:投入大笔资金引进生产线的同时掌握“屏”技术,确实能够实现中国电视产业技术上的显著提高,但不可忽视的是,一直掌握行业话语权的日韩企业现在已经投入到OLED、激光、LCOS、3D等更新的显示技术领域的研发,眼下风光的LCD能够持续多久?到那时,中国电视机业上马的高代线能否依靠自主创新成功升级?
在于清教看来,核心技术开发属于典型的战略性投资,需要资金支持,也需要人才支持。而中国电视机制造企业大多长期从事整机的加工组装,缺乏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急功近利,不愿做长远打算。产业链脱节这一关乎企业发展命运的环节若得不到解决,中国面板厂商、电视机制造商将吃下苦果。